close
圖片取自網路 |
有時候在書店晃了半天,預計要買本書來讀,但就是怎麼挑也挑不到。有時候則是想買一本書,卻翻了半天,又把它放了回去,大概是找不到什麼喜歡到要入手的理由。
就像是出奇不異地在路上遇見一個人,然後就瘋狂愛上那樣,我在連假的一開始就在書店發現了這綠色書皮的《死神的精確度》,一眼瞬間,很精準地把它買下來。
然後,又在完整地讀完它之後,對它有點小小的失望。
就連一開始的序言作者拿它與東野圭吾的作品相比,都讓我有點不以為然。因為東野的作品比這好看太多了!(雖然我常常說《夢幻花》是個很八點檔的情節...)
只有第一章,死神出場的時候,用一種把死神具體化的手法,讓我覺得有趣,例如死神喜歡聽音樂,當作者藉死神的口吻說「你們若在唱片行看見掛著耳機不停試聽的人,那大概都是我的同事」時,我噗吱地笑了。
其他的章節...有時像是柯南漫畫會出現的情節,比如暴風雪中的小木屋發生的連續殺人案。有時又出現像是艋舺或香港黑幫電影裡會出現的角色,比如講道義的黑道大哥。有時又有愛情短篇情節...。
零零碎碎的情節,最後再用一個認出死神身份的阿嬤,企圖把整個章節片段做連貫,卻顯得有些矯情。個人覺得既然要寫短篇,就盡情地寫就好,不需要仿佛想要給個交代一樣地安排一個情節在最後面,這樣反而顯得結構很亂,還不如東野的解憂雜貨店串聯的好。
不過,也許把《死神的精確度》與東野的作品聯想在一起,或是以為它是一本推理小說,這樣的角度似乎又不太公平。畢竟它似乎沒有打算要你推理,書裡的人就是這樣沒有理由的被死神造訪,然後沒有理由的被死神「認可」(死亡OK)
就像書裡不時出現的生命之無常,也許作者不打算讓人推理的原因,就是因為生命中出現的某些情節,就是無法推理、無法用常理解釋的吧...。
最讓我感覺越來越矛盾的,是死神不斷地強調,自己和其它同事不一樣(其他同事也就是其它也負責判定當事人死亡OK或不OK的死神),因為他是真正會認真執行調查任務、了解當事人,才會宣佈判定結果的。
但事實是,除了第一章裡,一位具有歌唱天份的女生沒有被「認可」以外,其他篇章裡的角色,無論他是否講義氣、重道義、或是正在戀愛、未來彷彿一片光明...,全都在死神所謂「仔細調查」過後,一一被宣判認可。而那位具有唱歌天分的女生,最後為什麼會被留下來呢?
因為死神覺得,如果世界上少了一個美好的歌聲,會非常可惜。
其餘各個篇章、各個角色又為何被認可呢?死神卻是一點交代也沒有。
於是,最後即使討厭作者結尾那有點矯情的安排,也會讚嘆或感嘆它為這篇作品下的標題:死神的精確度。
答案就是,死神沒有任何的精確度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